傳統碳酸鹽基電解質對鋰金屬具有高腐蝕性,會導致大量枝晶生長和有限的循環壽命。尤其對于具有高正極負載的鋰金屬電池,阻礙它們在鋰金屬電池(LMBs)中的應用。清華大學化工系劉凱副教授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不對稱功能性鋰鹽(LiFEA),用于實際LMB的快速充電/放電。
經過研究人員的系統探究,發現LiFEA基電解液本體的快速傳輸Li+性質與SEI自清潔機制是其表現出優異的快速充放電性能的重要原因,這種自清潔機制有利于生成致密且均勻的富含無機物的SEI。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(TOF-SIMS)是鋰離子電池SEI膜組分的重要表征手段,能譜分析平臺通過TOF-SIMS對原位EC-QCM浸泡后的SEI膜進行分析發現,從表面到里面的C2H3O-與CO3-信號均有所降低,證實了LiFEA可以清除含有C-O的有機物,而保留SEI中富含無機物的成分。相關成果以“設計非對稱醚狀鋰鹽助力具有快速充放電性能的高能金屬鋰電池”(Designing an asymmetric ether-like lithium salt to enable fast-cycling high-energy lithium metal batteries)為題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《Nature Energy》。

Fig. TOF-SIMS 3D images of C2H3O? and CO3? from soaked SEIs. Maximum intensity: blue colour (orange)and minimum intensity: white.